No.106.2025.03.15
【封面人物】譚躍老師的反思與關懷 從赴美研究到課堂教學
【記者柯蓉蓉/採訪報導】
以媒介效果與政治傳播為專長領域的譚躍老師,目前擔任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碩一的班導師。譚躍老師於去年前往就讀博士的母校——美國印第安納大學,與當地學者合作進行國科會獎助計畫。回到十五年前的校園,譚老師以不同視角看待美國生活與文化,這段旅程也給她不少教學與研究上的啟發。
▲譚躍老師於印第安納州立博物館前拍照留念。(照片/譚躍老師提供)
從學術到生活 體驗美國文化
譚躍老師到美國印第安納大學進行「空污議題在社群媒體與傳統媒體間相互影響」的相關研究,與當年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David Weaver,以及Maria Elizabeth (Betsi) Grabe 教授合作進行,她非常感謝兩位學者於撰寫時期給予的寶貴建議,讓研究成果更具理論化。不同於十五年前讀博士期間的學生生活,譚老師本次帶著三個小孩前往,加上美國需要更多生活自理能力,因此心態大不相同,而在轉換生活的忙碌之際,她感受到美國社區裡的互助精神,像是鄰里對於的弱勢群體的主動協助。最後,譚老師認為這一年的美國生活讓自己更加獨立。
▲譚躍老師(後排左一)與Weaver教授(後排左二)、Grabe教授(前排左一)兩位合作研究的學者及其家人一起合照。(照片/譚躍老師提供)
▲譚躍老師表示,本次旅程讓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感受到美國校園中自然環境的美麗。(照片/譚躍老師提供)
理論與工具的應用 譚躍老師的教學反思
去年在美國,曾經旁聽三門課程的譚躍老師表示,比起台灣的講授式教育,美國更重視學生的啟發、討論與發表,這讓她開始思考如何平衡講授與啟發式兩種教學方式,因此也試著讓學生在課堂上多說一點,並進行小組討論。目前譚老師於行傳所教授兩門課,在數位內容與社會網絡分析課程中,她利用自由軟體程式R語言進行大數據分析,免費且靈活運用的程式語言能幫助內容與統計分析,她也希望學生能實際應用此工具,協助學術研究;而媒介效果課程則期望能讓學生將傳播理論與日常生活結合,激發學生對於理論的思考。
學習與關懷 碩一導師的期許
最後,提及碩士班導師的角色,譚躍老師給予學生滿滿的親切感:「導生聚是希望在你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不會害怕找我」,她表示自己是協助大家的管道之一。談到對學生們的期許,譚老師希望除了認真學習外,大家也盡量用不同角度觀察社會議題,多傾聽不一樣的聲音,也從中尋找機會,將現象結合習得的理論。
▲譚躍老師與導生的合照。(照片/鄭品妍提供)
從赴美一年進行研究與體驗國外生活的歷程,到對於課程形式及願景的省思,在此過程中,譚躍老師也重複提及了對於學生將理論與生活結合的期許。這趟旅程是譚躍老師對教學、研究與生活的深刻體驗,也給予大家最真摯的分享。
【行傳講座】武夷山大紅袍為例 臺灣文創新榜樣
【記者蔡喬安/採訪報導】
現今文化旅遊產業競爭激烈,各方在變動快速的環境中都絞盡腦汁吸引遊客的目光,因此文化旅遊行銷成為觀光產業相當重要的一環。本學期由周軒逸教授開設之「消費者心理與行為學」課程於3月4日邀請到國立高雄科技大學觀光管理系的劉志興教授,以「文化遺產演藝對旅遊目的地品牌塑造的影響」為題,講授如何結合在地文化與觀光旅遊產業進行整合性行銷。
▲劉志興教授(前右二)、周軒逸教授(前右一)與行傳所同學們合影。(照片/蔡喬安提供)
食物與旅遊產業跨領域結合 武夷山為當中翹楚
談及將食物與旅遊結合,作為跨領域研究的緣由,劉志興教授笑說,自己很喜歡這兩個學術領域,且因《印象大紅袍》為全世界唯一結合中國茶文化的景觀表演之特殊性,劉志興教授就以中國福建省南平武夷山風景名勝區所產的「大紅袍」茶為例。他提到,「大紅袍」茶的來源是,傳說一名秀才赴京趕考,暫居寺廟時不幸病倒,寺廟的住持透過一碗茶給治好秀。後來秀才考中狀元後,也泡了那包茶葉為皇室成員治病。狀元獲得皇帝賜的大紅袍,並將它披在茶葉的母株上,「大紅袍」茶因此得名,並成為中國著名的旅遊伴手禮。
▲劉志興教授學術成就了得,其論文已獲得多方殊榮。(照片/蔡喬安提供)
武夷山文創劇場包裝得宜 臺灣產業亦可效仿
除了秀才的傳說之外,武夷山也結合張藝謀執導的《印象大紅袍》的「全景劇場」旅遊表演,以光影、舞蹈與特效帶給遊客震撼的感觀體驗。劉志興教授引用文獻表示,現場表演會促進旅遊目的地的經濟,並且表演的視覺吸引力會讓旅遊活動變得難忘。接著,劉志興教授以臺灣阿里山為例,雖然茶葉品質並不輸大紅袍,卻苦無傳說故事,也沒有如《印象大紅袍》的劇場表演,缺少文創產業的包裝,阿里山茶葉便很難在變動快速的環境吸引遊客的注意。
▲劉志興教授授課方式活潑,喜歡與學生一同討論臺灣文創環境現況。(照片/蔡喬安提供)
整合性行銷需多方考慮 挹注青年返鄉或為佳解
最後,回望在地產品的困境,有同學提問為何臺灣缺少此種整合性行銷?劉志興教授認為這種「圈地」的規劃其實要統合多方意見,也需要各方的配合,不能以強迫的方式進行規劃,或許是臺灣難以採取此種整合性行銷的原因。但劉志興教授也表示,針對地方觀光產業,政府可以進行地方創生的規劃,如:投入資金,讓在地青年返鄉就業,或租金補助等,如此一來,商人與錢潮才會湧入。劉志興教授也舉出屏東的眷村改建及是很好的例子,盼臺灣其他地方政府可以見賢思齊,一同促進臺灣的村落文創發展。
▲周軒逸教授(右)與劉志興教授(左)擁有學長、學弟的情誼,兩人都肯定彼此在學術界的貢獻。(照片/蔡喬安提供)
在資訊爆炸的年代,每日都有成千上萬的訊息流通。然而,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劉志興教授認為,大紅袍結合的文創行銷與視覺感受可以有效地抓住有限的機會,讓人願意駐足、消費。他也盼臺灣的各方產業多效仿此方法,甚至投入更多青年力量,為市場注入更多活水。
【行傳活動】教授招生須知大公開 行傳選秀百家爭鳴
【記者蔡喬安/採訪報導】
國立中山大學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於3月7日舉辦「行傳所老師招收論文指導學生說明會」,本次活動由周軒逸所長主持,李雅靖教授、譚躍教授以及張榮華教授到場輪流向碩一同學分享研究領域與對指導學生的期待,蕭蘋教授、王紹蓉教授及鄭安授教授雖未能到場,但仍以影片、視訊等多媒材方式向學生說明自己的教學準則,幫助同學們能夠更了解心儀的教授。
▲周軒逸所長(前左一)、譚躍教授(前左二)、李雅靖教授(前中)以及張榮華教授(前右二)與行傳所同學們合影。(照片/蔡喬安提供)
逸家人成績斐然 寫論文好似在行船
周軒逸所長以寶可夢為介紹主題,表達出「逸家人」的戰鬥精神。軒逸所長任教迄今刊出了83篇期刊論文,並且要求自己每年要有一定數量的論文產出,同時,指導學生在碩博士論文比賽中也都有很好的表現,因此期望學生能夠具備在學術上精益求精的精神。而李雅靖教授以諧音雙關比喻,撰寫論文就像「行船」一般,指導教授與學生需要互相合作,雖然指導教授可以在必要的時候幫助學生一把,同心協力度過難關,但最後還是得學生有意願擺動船槳,才能滑到對岸。
▲周軒逸所長的互動式簡報活潑可愛,吸引行傳所學生的目光。(照片/蔡喬安提供)
▲李雅靖教授妙語如珠,傳神地說出研究生寫論文可能會面臨的困難。(照片/蔡喬安提供)
「選秀」方式百百種 三「自」準則要銘記
雖然王紹蓉教授人在美國,但她仍留下一份幽默風趣的有聲簡報,留給她稱之為一年一度的「選秀時間」,可見她對所上事務的重視。王紹蓉教授表示,她的研究興趣著重在新媒體科技使用行為與行銷、資訊隱私與監控以及AI、CSR企業社會責任等。而以資訊科技與傳播議題內容分析見長的鄭安授教授,雖然無法出席,卻也以三「自」:自省、自主與自立,期許碩一同學能夠在撰寫論文時保持獨立且謙卑的心態,勇於面對研究所生活帶來的挑戰。
▲王紹蓉教授雖然無法出席說明會,但仍使用簡報方式與大家見面。(照片/蔡喬安提供)
探索新領域不設限 認真看待論文「訓練」
譚躍教授研究專長為政治傳播與環境風險傳播,但最近她有意探索新研究主題,也很願意與有興趣的同學聊聊。同時,她期望指導學生不害怕使用量化分析,共同找出最適合學生論文主題的方法。而專攻行銷與消費者行為主題的張榮華教授認為撰寫碩士是一種全方位的訓練,不僅僅是為了學術,因此他希望指導學生能全心投入在其中,並嚴謹審視自己的時間管理與事務優先次序。
本場說明會除了介紹申請指導教授的準則之外,教授們也說明自己對於指導學生的期望,盼雙方不僅在撰寫論文上有合作關係,在學術與日常生活上更有良好的互動,而成為真正的「一家人」。
【行傳活動】「蛇」來運轉 行傳校友春酒共敘情誼
【記者柯蓉蓉/採訪報導】
新的一年來到,中山大學管理學院2月22日於高雄林皇宮舉辦校友春酒晚會,為校友們提供難得的相聚機會,並展現管院緊密的人際網路與凝聚力。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的周軒逸所長與鄭安授教授也出席此次盛宴,與久未相見的校友們彼此交流,關心大家的職涯發展之餘,也分享院所近期的動態與未來規劃。透過此次聚會,校友們得以重溫師生情誼,並回味在行傳所的求學時光。
▲ 周軒逸所長(中右)與行傳所校友大合照。(照片/李孟苹提供)
行傳經驗相隨 力求學以致用
學長姐們分享在行傳所獲得的養分,以及給予學弟妹的建議。112級碩士班的葉姿瑩學姐提到,行傳所培養了她發現問題、定義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同為112級碩士班的陳韋君學姐目前於台郡科技擔任行銷管理師,她認為當前的行銷趨勢已擴展至雇主品牌,涵蓋企業文化塑造與社群行銷等面向,建議學弟妹們多學習設計與剪輯,並建立作品集,這將有助於未來在行銷領域的發展。105級碩士班的張劭斌學長現為新北市政府副發言人,他也提及行傳所師長們所訓練的邏輯思考、文獻撰寫與問題解決能力,能夠讓畢業生的職涯更有競爭力。
▲周軒逸所長與張劭斌學長合影留念。(照片/柯蓉蓉提供)
▲周軒逸所長(後排左二)和校友們合影。(照片/柯蓉蓉提供)
回首職涯 行傳大學長們的建議
90級田志剛學長從事媒體工作20年,後來進入學術界,現任教於正修科技大學,他表示行銷、傳播與管理三個領域息息相關,學生應該保持開放思維,甚至可以培養第二、第三專長,為職涯發展創造更多選擇與彈性。93級王國源學長現為行銷公司執行長,他提到,相較於職場,校園環境相對單純,不必面對現實社會的殘酷競爭。因此,他勉勵學弟妹們在校期間要好好把握與學長姐交流的機會,積極拓展人脈網絡,為未來的職涯發展做好充分準備。
▲鄭安授教授(後排左三)和校友們合影。(照片/柯蓉蓉提供)
校友共勉 行傳精神永流傳
在春酒宴會中,行傳所的校友們們氣氛熱絡,紛紛與周軒逸所長及鄭安授教授回憶當年。在久別重逢的暢談後,晚會進入各系所的大合照環節,行傳所在前會長王國源學長的帶領下,齊聲高喊:「中山行傳,永遠流傳」!展現所內的團結與活力,喊出對這場盛宴的珍惜,以及迎向未來的美好祝福。
行傳所校友們共赴這場盛宴,春酒晚會不僅有回憶,更是一次難得的交流機會。感謝本次春酒的優秀校友們給予學弟妹的真摯分享與寶貴建議,也期盼未來將有更多優秀人才加入行傳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