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Top

No.110.2025.10.15

【封面人物】跨領域的學術碰撞與教學反思 紹蓉老師的聖地牙哥新體驗

【記者蔡喬安/採訪報導】

本期電子報邀請王紹蓉教授作為封面人物,她與我們分享了上學期於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以下簡稱UCSD)心理系的學術與文化交流經歷。以新媒體研究為專長的紹蓉老師,向當地師生分享自身研究成果,同時反思了讓學生在作業中使用AI的教育思維。返國後,她也將美式活潑教學風格融入「電腦中介傳播」課程中,讓課堂更具互動性與創意。

▲王紹蓉老師此次在UCSD進行研究交流期間,感受到聖地牙哥的氣候宜人、環境舒適。(照片/王紹蓉教授提供)

從心理學了解媒介使用者 UCSD的研究成果交流

心理學與傳播學看似屬於不同領域,但紹蓉老師認為,媒介科技的核心便是「使用者心理與行為」,這也是她長期關注的研究方向,而美國在科技結合使用者心理研究方面發展成熟,因此成為老師前往該地交流的動機。紹蓉老師在UCSD主講了三場演講,向同學們分享自身研究成果,例如探討情侶之間的電子監控行為,並在同學的提問和討論中發現,台、美的情侶使用Find My、Zenly等定位APP的行為動機和模式相近;但美國家長其實比我們想像中更常透過行動載具掌握子女動態,這些現象是文化差異還是科技使用落差,很值得進一步研究與釐清。

▲紹蓉老師(左一)每週都會參與心理系的Lab Meeting。上圖為老師與UCSD社會認知行為實驗室主持人Dr. Heyman(左二),及其研究團隊成員合影。(照片/王紹蓉教授提供)

一張含有 戶外, 服裝, 天空, 人員 的圖片

AI 產生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紹蓉老師(左)與Dr. Heyman(右)在校園漫步時,與UCSD著名的裝置藝術合影。(照片/王紹蓉教授提供)

以透明化與獨立思考為原則 鼓勵學生合理使用AI 

紹蓉老師發現,在美國學術界關於學生使用生成式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以下簡稱AI)書寫作業,教授的態度不一,而這通常跟學術領域有關,像是文學、語言學類的教授多持反對意見,他們認為若學生依賴AI產出文字,不是真正的創作且有礙思考和寫作能力的訓練,而其他領域的教授就算不反對學生使用AI,但多強調需要揭露使用範圍和方式。而身為新媒體研究領域的紹蓉老師認為,自身的教學課程中會討論到人工智慧相關主題,若禁止學生使用,反而顯得矛盾;也基於AI可以協助整理文獻、讓學生快速理解英文論文等原因,她以開放心態看待學生使用此種科技工具,不過需合理使用,並於作業中揭露使用的AI平台、內容與使用程度。

一張含有 室內, 服裝, 辦公大樓, 人員 的圖片

AI 產生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紹蓉老師(右四)以自身的研究領域──「科技中介關係」為主題,在UCSD的社會認知行為實驗室進行演講。(照片/王紹蓉教授提供)

讓理論結合遊戲化設計 紹蓉老師的美式教學風格

在美國的課堂環境中,紹蓉老師發現不論是大學生、碩士生或博士生,皆非常主動發問並樂於表達自身想法,這樣的互動讓她印象深刻。老師期望將這種課堂氛圍帶回臺灣,因此在本學期行傳所的「電腦中介傳播」(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CMC)課程中,她在既有的文獻導讀外,安排了同學們帶領的課堂活動環節,讓學生藉由對於文獻的了解,以及設計或參與遊戲、搶答等形式,鼓勵大家主動積極參與課程。

回想起之前在美國東、西岸分別居住多年,紹蓉老師笑說除了高漲的物價,在美國她已不會感受到太多文化衝擊。不過此次交流仍讓老師滿載而歸,除了與UCSD的師生進行研究交流外,回臺後,她也將美式活潑的教學模式融入課堂中,期盼同學能有所啟發。

【行傳活動】行傳所全攻略 跨領域特色與推甄準備技巧一次掌握

【記者林采萱/採訪報導】

國立中山大學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於9月22日在本校管理學院舉辦碩士班推甄招生說明會(以下簡稱招說會),並於線上直播,同步進行互動參與。本次招說會包含行傳所介紹、課程規劃、以及學長姐推甄經驗分享,讓同學們在了解行傳所特色的同時,掌握推甄的書審與面試技巧。


▲周軒逸所長(前排右三)與參與招說會同學們的合照。本次線下與線上合計吸引約80位同學參與。(照片/林采萱 提供)

行傳所跨領域專業 課程貼近趨勢

所長周軒逸致詞表示,此次說明會不僅想讓同學們了解行傳所的師資專長與課程設計,也能進一步認識行傳所的核心特色與專業。活動以課程內容為開場重點,介紹必選與核心先修的課程架構,並說明所內規劃「數位行銷與傳播」和「社會文化行銷與傳播」兩大專業模組,以培育兼具行銷與傳播管理知識的人才。另外,在各式課程中,也積極邀請學術與業界講師授課,讓學生接觸行銷傳播趨勢與案例,期許同學未來能將所學運用於研究及實務場域,展現跨領域專業。

▲周軒逸所長勉勵在場同學,並鼓勵大家踴躍提問,期待未來正式與大家一同成長與學習。(照片/林采萱 提供)

從書審到面試準備 行銷個人亮點是關鍵

本次招說會由行傳碩一的尚恩學長與丞慧學姐主持,兩位也分享自身準備推甄的關鍵策略。首先,尚恩學長代表甲組(傳播組),他以「行銷自己」為核心,秉持真實不誇大的原則,善用圖表量化成果,條理呈現書審資料,以凸顯個人亮點,展現分析與統整能力。丞慧學姐則是乙組(行銷組)代表,除了分享如何運用「STAR原則」撰寫書審資料,她也提醒,面試的「事前準備」非常重要,透過閱讀研究期刊文章,或收聽行銷傳播相關的Podcast內容,都有助於臨場表現與答題深度。

▲尚恩學長以「學會行銷自己」為分享書審經驗的標題,建議同學整理過往經歷重點,並真實描述個人經驗。(照片/林采萱 提供)

▲丞慧學姐與同學們分享面試準備著重在加深知識、事前練習與自信表達。(照片/林采萱 提供)

申請重點釐清 跨領域優勢加分 

招說會最後的問答環節,整體互動氛圍熱烈。針對同學們對於讀書計畫的提問,周軒逸所長建議,如果具備明確研究方向,可以清楚呈現在書審資料中,讓教授了解申請者的研究興趣。現場同學也十分關心「非本科系是否適合申請」的問題,軒逸所長與學長姐皆鼓勵同學可以藉此凸顯自身跨領域經驗,並在讀書計畫中具體展現針對行銷或傳播的基礎知識補充、選修課程及未來研究規劃,凸顯學習動機。

▲同學於問答時間就申請相關問題積極發問。(照片/林采萱 提供)

因應一年一度的招生時刻,此次說明會不僅帶領同學認識行傳所的專業特色、課程規劃與資源,也透過學長姐的推甄經驗分享與老師現場互動,解答申請過程中的疑難雜症。期待在新學年度,能迎接更多懷抱熱情投入行銷傳播領域的同學,一起加入行傳所的行列。

【行傳活動】行傳所新生初相見 共享中山新生活

【記者林品佑/採訪報導】

迎接新學期到來,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於9月19日舉辦碩士暨碩專班迎新入學說明會,邀請到周軒逸所長、譚躍副教授一同參與,二年級的學長姐們也與新生共聚一堂。教授們歡迎新生進入行傳所,與會的學姐們則分享自身的實習與出國的交換經驗供學弟妹參考,期盼新生們能快速融入行傳大家庭。

▲周軒逸所長(左)、譚躍副教授(右)與行傳所同學合影。(照片/林采萱提供)

 行傳所師長祝福 開啟碩班生活新篇章

周軒逸所長與譚躍副教授熱烈歡迎各位新生加入行傳所,並鼓勵同學們積極參與所內活動。周軒逸所長強調,行傳所具備跨領域學習資源與實作機會,除了兩大模組的課程設計,也提供粉專小編、電子報記者等實作機會,讓同學們拓展視野,並強化行銷與傳播的專業能力。譚躍老師則鼓勵同學珍惜兩年碩班生活,期待在課程中見到大家,也盼望同學未來在職場上學以致用,為自己開創更多可能。

一張含有 室內, 牆, 文字, 人員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周軒逸所長開場致詞鼓勵新生勇於嘗試,培養跨領域能力。(照片/林采萱提供)

▲譚躍副教授期許同學可以多修習不同課程,充實研究所生活。(照片/林采萱提供)

多元能力展現 學姐的實習經驗分享

緊接著由三位碩二學姐分享暑期實習的經歷。首先是李依庭學姐分享自己在犀牛盾公司擔任全球市場廣告實習生的心得,從平台的廣告投放設定與成效分析、協助跨部門統整素材,到實際拍攝產品廣告,從中累積了豐富實戰經驗。接著,高湘筑學姐介紹自己於台灣設計研究院參與「臺灣文博會」的策展過程,她表示,透過完整參與大型專案能夠收穫不同面向的實務歷練。在味全公司整合行銷部實習的許雅筑學姐則提到,她在此期間將理論與實務結合,利用長尾關鍵字,有效提升公司網站文章的能見度。

▲許雅筑學姐鼓勵同學們在體驗職場的同時,建立未來職涯方向,有機會也可以從中提出自己對於公司產品或服務的改善建議。(照片/林品佑提供)

行傳人行遍天下 出國交換經驗分享

本次活動特別邀請周翊與許瓊文兩位學姐,分享碩班期間的出國交換經驗。前往法國里昂政治學院的周翊學姐分享許多在歐洲的生活小技巧,並鼓勵同學要把握機會申請獎學金,多利用學生的身分探索世界。因對中國是否如新聞報導中所描繪的形象感到好奇,許瓊文學姐選擇到中國的上海復旦大學進行交換,她親身體會到中國頂尖學府的競爭氛圍,以及當地普及且便利的電子支付。「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瓊文學姐說道,出國交換能夠親自體驗未知的世界,並獲得更廣闊的國際視野。

▲周翊學姐(左)、許瓊文學姐(右)分享出國交換的生活經歷與見聞,讓學弟妹們藉此機會拓展國際視野與思考未來申請出國交換的可能。(照片/林采萱提供)

回顧此次迎新說明會,除了介紹多元專業課程與資源,讓新生對行傳所更加了解外,學姐們也不藏私地分享於業界實習與出國交換的經歷,鼓勵新生能夠多方探索,將理論與實務相結合,並拓展國際視野,在行傳所求學期間有精彩而充實的學習與生活。

【行傳講座】AI驅動電商新篇章 數據引領的零售業未來

【記者林采萱/採訪報導】

電子商務(E-commerce, 以下簡稱電商)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在龐大數據中找到商機,並善用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t,以下簡稱AI)驅動精準行銷,成為企業布局市場的新關鍵。本學期由國立中山大學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王紹蓉教授開設的「行銷傳播管理講座」課程於9月12日邀請到蝦皮娛樂電商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營運部數據分析暨金流的部長郭信宏,以「AI 驅動的電商旅程:從點擊到出貨,預約你的下次購物」為題,帶領同學認識商業資料工作者職務中,AI於電商的應用。


▲王紹蓉教授(前排右三)、郭信宏部長(前排右二)與課堂同學們的合照。(照片/林采萱 提供)

AI導入營運決策 蝦皮實現流程自動化

郭信宏部長指出,找到具商業價值、且能以數據驗證成效的項目或標的,比解決問題更困難,為了克服這項挑戰,蝦皮推動AI在公司營運與公關實務中的應用。蝦皮導入包含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 ML)與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 LLM)等AI技術,以優化營運流程與風險管理。例如,在代開發票的服務中,蝦皮透過機器學習整合多筆資料,讓系統能自動判讀,取代人工審核,提升效率與流程自動化;也藉由大型語言模型分析與辨識客服資料中潛在的公關風險,供主管及時判斷與回應。

▲郭信宏部長曾任職TOYOTA、SONY、和多家跨境電商,累積多年產業經驗。於2017年加入蝦皮公司,並在近年開始專注營運部數據分析的工作。(照片/林采萱 提供)


▲郭信宏部長從「資料工作者」談起,帶領同學認識數據應用的實務操作。(照片/林采萱 提供)

比價與定價 AI驅動的市場策略

郭信宏部長指出,蝦皮運用AI演算法將商品文字描述與圖片轉換為如同「產品座標」的向量,並在多維度空間進行相似度比對,讓平台快速辨識競品,協助商家提升比價與定價效率。他進一步說明,AI不僅能提升比價的精準度,也能協助商家優化價格策略。郭部長另舉Amazon為例,其會依據產品競爭導向、需求導向、心理定價與季節性促銷定價等指標,整合競品資料與即時流量,產生動態調價建議,以因應市場變化。

▲郭信宏部長透過資料模型案例,帶領同學認識數據與AI 應用。(照片/林采萱 提供)

從實體通路到行動購物 科技引領電商進化

「零售業的變化永遠都是跟著科技一起,只要科技改變,零售業的樣態就會跟著改變」郭信宏部長說道。從早期實體通路、網路出現後的購物風潮,再到現今的蓬勃發展的電商,其營運愈加依賴科技於人流、物流、金流與資訊流的整合。在科技創新與疫情影響推動下,電商流量也於近年達到高峰。未來,隨著技術持續進步,電商產業將不斷提升消費體驗,並拓展多元服務。

回顧此次演講,郭信宏部長以商業資料工作者視角,從尋找分析標的、流程自動化,到比價與定價策略,分享數據於電商的應用。演講最後,郭信宏部長勉勵同學,若未來有志投入電商產業,應以誠實正直的態度面對挑戰、持續培養自我學習與團隊合作的能力,才能在AI驅動的電商產業中掌握機會。

瀏覽數: